本文转自:云南日报
杏坛新韵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张姿炎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阵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迎来诸多发展契机,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对于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全员育人,打造多方联动的育人共同体。“全员”是“三全育人”体系的能动要素,其重点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中育人责任仅由少数部门与人员承担的局限,倡导充分调动高校全体教职员工乃至社会各界力量,让每个人都成为育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共同构建起一个多方协同、紧密配合的育人共同体。其一,高校应注重构建教师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各高校应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三支队伍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可以推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交叉挂职锻炼机制,让优秀的思政工作者走进课堂讲授思政专题,同时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到党委教师工作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部门工作,促进两支队伍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辅导员在全员育人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应积极作为,做先进育人理念的践行者、工作推进的主导者、机制完善的推动者,并主动更新观念,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建立各部门上下联动的协同机制。其二,高校需激活管理服务人员的育人活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后勤服务人员要将严谨规范的制度管理与柔性关怀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以发挥科学管理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同时,高校要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并简化服务流程,帮助管理人员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
加强全过程育人,打造伴随学生成长的教育长链。全过程育人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为不同学习阶段学生提供连续渐进的价值引领与发展指导。其一,高校要设计分阶段育人体系。高校要精准把握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诉求,在大一着重帮助新生适应环境,同时通过榜样示范与学长引领营造积极氛围,大二聚焦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大三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成长路径,大四则强化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教育。阶梯式培养模式可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解决传统教育“前松后紧”的问题。其二,高校应当把握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做好教育引导。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旅程的开端,更是高校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黄金期。各高校需特别重视该阶段,可邀请行业专家分享最新动态,安排优秀学长学姐与新生交流经验,还可组织实地参观实验室,以此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科研志趣。要引导大二大三学生定期回顾学习生活,重新审视目标并调整方向,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并解决成长中的难题,避免出现“目标迷失”的情况。毕业阶段是高校育人的最后一环,它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在此阶段,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开展“青春扎根基层”的主题活动,鼓励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到基层建功立业,使他们怀揣服务社会的使命感踏上新征程。其三,高校需要打通育人环节,促进教育环节的有机衔接。要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各个教育环节紧密相连、自然过渡必不可少。要建立贯穿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的协同机制,其中,学校教务处要从源头入手,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进行统筹设计,让价值引领从教育理念层层落实到每一堂课。可以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与企业实习等活动,把学期内的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实践,让育人工作可持续进行。
加强全方位育人,编织立体多维的育人网络。全方位育人旨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边界,整合多元育人要素,以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教育空间,真正实现“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教育效果。其一,高校应强化课程育人。为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高校要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要求融入专业标准;优化课程设计,明确每门课的思政育人目标;精选教学案例,确保思政内容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避免课程思政流于形式。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也需因材施教。高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分类挖掘思政元素,如文科注重以人文精神浸润学生心灵,工科强调工匠精神传承,医学则着重医德修养教育。其二,高校要积极搭建科研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实干人才。科研与实践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抓手,各高校可依托学校的科技创新平台,将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自主探索与导师指导、专业训练与多元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练就扎实的能力。此外,高校可与示范乡村合作建设党建基地,与优质企业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还可联合校友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实践机会,让课堂所学真正落地。其三,文化育人与网络育人创新必不可少。校园文化可潜移默化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高校可通过组织“重走延安路”实践活动,让文化育人浸润校园每个角落,亦可打造“云上党建”平台,让红色教育焕发时代活力。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嘉正网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技巧-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