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让人心里发紧的事:现在因为糖尿病过世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是那种七八十岁的“老糖友”,也有不少年纪轻轻的,四五十岁,甚至三十多岁。按理说,这么常见的病,不该这么危险吧?但现实就是扎心。
图片
这不是吓人,也不是危言耸听。你身边是不是也有人,吃药吃了几年,眼睛开始模糊,脚底没知觉,甚至做了截肢手术?
然后没多久,“血糖太高,引发并发症,不行了”——这样的消息,听多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明明是个“慢性病”,怎么就成了“催命符”?问题不在糖尿病本身,而是在很多人根本没当回事。吃药靠记性,控糖靠心情,饮食靠嘴馋,锻炼靠运气。到身体用“并发症”这张结算单,提醒你该还账了。
钟南山院士曾明确提醒:糖尿病不是“拖着拖着就好了”,它能悄无声息地把人推向死亡边缘。而最可怕的是,它不疼、不痒、不吭声,却能让你器官一个一个出问题。
图片
为什么好多人控制不好?问题出在生活习惯上。不少人把控制血糖当成“吃药”的事,却忽略了“怎么吃、怎么动、怎么活”的事。
钟南山说的“5不做3不吃”,说白了,就是帮你从生活中把血糖稳下来。看似简单,其实每一条都直戳要害。
糖尿病就像个“隐形的装修队”,它天天在你身体里偷偷改结构,血管当水管,神经当电线,眼睛、肾脏、心脏,全是它的“施工区”。你不管,它就乱拆;你盯紧了,它就老实点。
一个真实的例子让我记到现在。有个五十多岁的大哥,高血糖十来年,平时口渴多尿都不太在意,觉得“老毛病,习惯就好”。十年没怎么复查血糖,某天突然视力模糊,走路像踩棉花。到医院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也开始下降了。
图片
他那句话我印象特别深:“早知道这样,我哪还敢天天喝甜饮料、吃夜宵。”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靠后悔是救不回来的。
糖尿病的“可怕”,就在它前几年没啥动静,等你感觉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是“并发症阶段”了。
钟南山院士说的“5不做3不吃”,到底是哪8件事?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科学建议,真要放在日常生活里“照本宣科”地做,血糖稳得比吃药都管用。
第一个“不能做”的,就是久坐不动。很多人退休后、上班族、司机,坐着一坐就是一天,血糖就像水塘里的水,不流动就发臭。身体不动,葡萄糖就堆在血液里,胰岛素再勤快也没用。就像锅里加热不搅拌,下面糊了,上面还生。
图片
第二,“不能熬夜”。别以为熬夜只是“困点”,其实糖代谢、激素分泌、胰岛素敏感性,全都要靠生物钟来调节。长期晚睡、睡眠不足,血糖就像脱缰的马,白天控制得再好,晚上一熬夜,全乱套。
第三,“不能情绪大起大落”。这听起来好像有点玄,其实不然。情绪激动、压力大,会让肾上腺素飙升,升糖激素也跟着上来。
你一生气,血糖比你心跳还快,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情绪稍不稳,血压血糖一起飞。
图片
第四,“不能随便停药”。不少人觉得“血糖正常了,是不是可以不吃药了?”这就像看到火小了就把水桶倒掉,结果火星一窜,又烧起来。糖尿病的用药,是为了控制,不是为了治愈。
第五,“不能信偏方”。什么“苦瓜水能降糖”“吃土豆能排糖毒”……这些说法,听着有道理,其实大多数没科学依据。真正有效的,是医生开的降糖药、饮食计划、运动指导,而不是网上流传的“神方”。再说“3不吃”。这些才是真正拉高血糖的幕后黑手。
第一,不吃高糖饮料。可乐、奶茶、果汁,很多人觉得果汁是“天然的”,其实糖含量爆表。一瓶橙汁的糖,顶得上一碗白饭。喝进去五分钟,血糖就飙起来,不比吃糖慢。
图片
第二,不吃精加工甜点。蛋糕、饼干、面包,吃一口香得不得了,血糖也跟着哆嗦。里面的精制糖和反式脂肪,对胰岛素是双重打击。你以为自己在享受,其实血糖在“加班”。
第三,不吃高油高盐重口味。别觉得“糖尿病和盐有什么关系”?其实重口味让人吃得多,食欲难控,体重上来,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控制就更难了。重油重盐,是糖尿病的“隐形推手”。
很多人觉得“控制血糖”就是“少吃糖”,其实远不止这些。糖不是罪魁祸首,生活方式才是。你一天运动30分钟,胜过再多的降糖保健品;你每天按时睡觉,顶得上半盒降糖药。
有些人说:“我不胖,怎么就得糖尿病?”这就得说说一个误区——2型糖尿病不全是因为胖。有的人体重正常,但内脏脂肪高、饮食不规律、胰岛功能差,照样可能血糖超标。
图片
而那些吃了药就不管饮食、不控制体重的糖友,最容易掉进“并发症”的坑里。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觉得没事”。你觉得没事,身体就慢慢出事。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定期体检,监测血糖、糖化、肾功能、眼底、尿蛋白。这些检查不是走过场,而是提前发现身体发出的“警报”。很多人就是因为忽略这些检查,才被并发症“偷家”得那么快。
糖尿病不是“富贵病”,也不是“老年病”,而是“全生命周期都可能遇到的病”。控制得好,你可以把它变成“朋友”;控制不好,它就是“杀手”。
说到底,糖尿病这事,不是靠一时一刻的“自律”,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是靠“吃药就万事大吉”,而是靠“生活习惯的点滴改变”。
图片
钟南山院士强调的“5不做3不吃”,听起来简单,其实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纠偏。做不到全对,也别全错;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要尽量接近。
糖尿病不是一天得的,也不是一天坏的。你今天多动一次,明天少喝一口,后天早点睡,都是在给身体“减负”。哪怕是慢一点,也比放弃好太多。
最后提醒一句: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以为它不可怕。
图片
参考文献:[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2]刘小红,张楠,杨光.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10):847-851.[3]王丽娟,陈建国.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03):212-2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嘉正网配资-炒股配资平台技巧-正规配资平台开户-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